協會郵箱: zgjgxh@vip.163.com
如何在三重壓力下保持價格基本穩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其對2022年價格走勢的影響是一個緩慢的、逐漸顯露的過程。供給沖擊是上推因素,2021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壓力。居民消費受散發疫情等因素影響、投資增長面臨一些要素制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市場預期和企業信心受到影響??偟目?022年價格總水平會出現結構性的溫和上漲,穩定價格主要是防止因結構性問題演變引發突發事件。
一、穩住經濟大盤奠定價格穩定的基礎
發揮宏觀經濟政策的引導作用拉動有效投資需求。應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為了保增長,必須保實體經濟,降準以及降息空間還有。結構性政策工具繼續向中小微企業傾斜,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提升財政政策效能,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提高支出精準度,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發揮政府投資引領作用,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市政、交通、物流等短板項目建設。
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外資。2021年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放寬外資準入,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優化收入分配結構,適當提高居民個人收入份額,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是夯實共同富裕的社會基礎、解決不平衡問題的重要措施、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生活良性循環的重要抓手。在初次分配上確立市場在配置資源中決定性作用,體現效率。再分配制度體現公平,優化稅制結構和稅收調節體系,加大稅收在調節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力度,適當縮小收入差距。12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全年一次性獎金不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實施按月換算稅率單獨計稅的政策延續至2023年底,對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且需補稅或年度匯算補稅額不超過400元的免予補稅政策延續至2023年底,持續減輕個人所得稅納稅人負擔,緩解中低收入群體壓力。兼顧效率與公平,健全轉移支付制度,增強精準性。收入分配結構優化,直接表現在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合理水平,基尼系數和城鄉收入差距下降,社會兜底能力和保障水平顯著提高。
著力點應放在中小微企業上,這是穩就業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緩解三重壓力的重要抓手。要嚴格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紅利落地。繼續實施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新增支持一批國家級專精新小巨人企業,鼓勵地方政府安排中小微企業紓困資金。加大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精準支持,打造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共生共榮的發展生態,夯實經濟發展的根基。
運用非經濟手段,為企業保駕護航,為群眾排憂解難。為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落實中出現各種問題,霸州市違規出臺非稅收入考核辦法,向下轄鄉鎮(街道、開發區)下達非稅收入任務,出現大面積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就是典型案例。利用行政權力、行政影響、特殊的市場優勢地位和行業影響力亂收費,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生存發展產生嚴重不利影響。12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治理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專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專項檢查共檢查收費單位9.89萬家,發現涉嫌違規金額125.2億元,督促違規收費主體主動退還54.46億元。查處水電氣暖領域涉嫌違規收費55.34億元。加強商業銀行收費監管,督促商業銀行主動整改退費1.4億元,主動降費減輕企業負擔21.46億元。2022年,要把涉企收費治理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著力點,推動政策紅利及時、足額傳導到市場主體,激發企業活力,提振市場信心,夯實宏觀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
二、紓解價格矛盾減緩供給沖擊
價格走勢主要受供求關系影響。從當前供給基本面來看,糧食、蔬菜、豬肉等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價格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基礎。應當主要關注供求結構性矛盾,盯住對外依存度高的初級產品價格,及時協調價格矛盾,防止因重大缺口演變成突發事件。
糧價平穩依然是物價穩定的基礎。2021年疫情反復,社會能保持平穩,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價格穩定功不可沒,政府也出臺了很多新政策來保證糧食安全。目前我國的糧食庫存量夠一年半的消費量。小麥和稻谷一年的種植面積8億畝左右,能保證國內供應量,口糧沒有問題。小麥年產量大約1.3億噸,食用消費大約9000萬噸,還有一部分是飼用消費,每年略有盈余。稻谷存在階段性過剩,存量較多,更要考慮如何消化掉的問題。國家對這兩個品種設置了最低收購價格,價格過低時,就可以啟動最低價收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價格上漲過快時,則加大對市場的投放力度。玉米2020年下半年有一波上漲,2021年1月份高點在3000元/噸,到9月份低點在2400元/噸,政府調控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增加了3000萬畝的種植面積,配額外進口較多,加上高粱、大麥等的替代作用,玉米市場實現了軟著陸,2022年價格還是穩得住的??偟目?,我國小麥價格已處于相對高位,稻谷價格易跌難漲,玉米價格維持高位,大豆緊平衡態勢未變。
豬肉價格進入緩慢上升期。豬周期于2021年初進入下行階段,豬肉對于CPI的下拉作用逐月加大,抑制了全年CPI上漲。2021年四季度豬肉價格開始反彈,預計2022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初豬肉價格開啟新一輪上行周期。近期看,生豬產能過剩的矛盾未變,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市場能繁母豬存欄仍高于正常存量。
豬周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豬肉價格總是周期性的大幅度波動,是個存在多年的老問題,似乎是一個規律性的現象。國家出臺一系列生豬生產支持政策,以平抑生豬價格的劇烈波動。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與價格預測運算中心研究顯示,生豬補貼政策可以提升農戶福利,不過加劇了農戶福利效益的波動。補貼不是個好辦法。比豬肉重要得多的糧食價格要穩定得多,罕有大幅度波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麥和稻谷有最低收購價保護,農民種糧不至于發大財,但預期明確,有基本保障。農產品的需求增長是穩定的,供給受多種因素影響會出現波動,托底是保障供給的最有效手段,對大宗農產品托底保護,是穩定農產品價格的最佳選擇。豬肉價格調控應考慮托底和封頂干預的長效機制。
原油價格在高位趨穩。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世界石油市場經歷了供應嚴重過剩、持續去庫存、市場再平衡三個階段。2021年,在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中取得較好平衡,世界石油需求復蘇,四季度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98.5%。估計2021年布倫特原油均價71美元/桶,同比上漲64%。2022年,石油需求再度出現塌方式下降的可能性不大。IMF預計2022年全球GDP增長4.9%,基準情景預計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國際石油市場將從降庫階段進入補庫階段,市場供需基本面失衡的概率不大,基準情景預計布倫特油價仍可保持在70美元/桶以上。新冠疫情、OPEC+產量政策、伊核協議前景、美聯儲貨幣政策、美國中期選舉、中美等大國關系等因素將是影響油價的重要因素,可能給油價帶來超預期影響。
天然氣需求增加順價壓力大。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供應量和價格受國際環境影響大,進口資源成本與門站價格倒掛。在雙碳目標的約束下,煤改氣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經濟逐步復蘇,工業用氣需求持續增長。我國天然氣門站價是政府管控與市場化定價的“雙軌制”,城市燃氣終端銷售環節非居民用氣和居民用氣價格“雙軌制”特征也比較明顯。8月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80%的消費氣量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和市場主導形成,20%的天然氣門站價由政府制定。在推動全面放開天然氣價格基礎上,需建立具有全國性的指導性的基準價格體系。
煤炭資源再平衡煤價回穩。煤炭作為工業能源,屬于需求拉動型大宗商品,特別是電煤增長對工業生產的依賴度很高。2021煤炭價格大起大落,主要受政策因素和偶然因素影響,并不是工業增長拉動引起。進入11月,在增加煤炭供應和主管部門對煤價嚴格管控雙重作用下,煤礦產能釋放明顯,增產保供進度加快,煤價快速回落。煤炭交易會上公布的《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中,“基準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不變,但新一年的動力煤長協價格將每月一調,5500大卡動力煤調整區間在550-850元/噸,其中下水煤長協基準價為700元/噸。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工業用電增速平穩,電煤消耗水平可能呈低迷狀態,在持續保供應、穩煤價工作推進下,煤炭市場更加理性。2021年煤產量在四季度增產的情況下大概在40億噸左右,2022年預計在43.5-44億噸之間。但是,未來供應的擾動還是存在的,動力煤將繼續受碳達峰碳中和與經濟發展相平衡的影響,還有一些短期因素如極端天氣、元旦春節“兩節”、基建加速等影響。隨著大秦線檢修結束,煤炭資源供應緊張的局面會緩解,煤價也會偏弱運行。
電價疏導的后續影響尚未顯現。2021年電力行業承擔了煤炭漲價的部分壓力。煤炭交易會信息顯示,動力煤基準價將從535元/噸提高到700元/噸,高于2020年供需平衡市場的平均煤價,打破了煤炭、煤電企業的利益平衡格局。12月份,全國市場電價交易價格基本都是頂格上浮的,全部漲了20%,漲價大概在每度7分錢左右,歷史電價漲幅從未如此之大。由于電費還未結算,下游企業目前還沒有明顯體會到電價上漲帶來的壓力。
煤價在高位、電價上漲對下游經濟沖擊影響長遠,能源價格調控非常重要。2022年應采取措施增加煤炭長期產能、打擊中間商炒作、穩定電煤價格在合理區間。2012年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出臺后,一直沒有進行調整,建議進一步完善居民階梯電價。研究在居民階梯電價基礎上疊加分時電價,充分調動居民用戶參與電力系統削峰填谷,降低整個電力系統成本。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電力需求增長主要靠新能源發電支撐,風光電已成為新增裝機的主導力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對煤炭消費的替代作用進一步增強,抑制煤炭消費增速,價格應在其中發揮作用。
鋼材價格呈回落態勢。本輪鋼材需求下行始于房地產建設的疲軟,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預計新開工面積在明年三季度后將趨穩。鋼鐵產量、產能“雙控”可能會常態化,以適應需求變化與“雙碳”目標下能耗和碳排放指標要求。預計2021全年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約2.5%。2021年鋼材價格波動上行,1-4月持續上升,5-6月沖高回落,7-9月有所回升,但10-11月出現明顯下滑。產量增速下降,鋼材消費下滑,礦價高位回落,煤焦廢鋼價格上漲。2022年粗鋼產量很難超過2021年的水平,國內鋼材市場供需兩端基本平衡,鋼材價格將呈窄幅波動。但要警惕外部環境的沖擊,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在80%左右,價格話語權嚴重缺失,需要加緊建設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穩定可靠的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
三、引導企業和消費者價格預期,避免偶發事件發生
PPI與CPI剪刀差擴大,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最終會向下游企業傳導,這是人們預計2022年物價指數會上升的因素之一。解決下游企業消化上游產品價格上漲能力減弱問題,是緩解“三重壓力”的重要一環。更值得關注的是工業生產部門內部不同行業企業在供給沖擊下的議價能力,下游企業聚集了大量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議價能力小,成本壓力加大可能會引發失業率上升,并不一定會使價格順加上漲。要通過減稅降費等扶持政策使下游企業紓困。
2021年CPI的主要下拉因素是豬肉價格,四季度以后豬肉價格回升,預期2022年豬肉價格對CPI的下拉作用減弱甚至成為推高因素。預計2022年CPI溫和上漲,物價上漲幅度要高于2021年,但價格上漲仍然是結構性的。在高度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可能會出現偶發事件,預期引導很顯重要。市場預期要關注大宗商品價格的高點、向下游的傳導點、豬肉等價格重點、以及時間節點。
北京市價格觀察員的數據顯示,有5.56%的被訪者認為2021年生活必需品價格對自己的生活一點沒有影響,將近50%的被訪者認為有一些影響,36.11%的被訪者感受不到影響,8.33%的被訪者認為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被訪者對2021年食品消費價格滿意度最高的是糧食價格,滿意度最低的是鮮菜價格?!氨3址€定”“控制物價”“杜絕價格壟斷”是居民最關心的內容。
預期轉弱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有許多是偶然因素,如國內疫情散發多發、全球疫情蔓延、局部洪澇災害、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等。也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的影響。
要認真分析影響預期的主要因素,對于短期偶發因素,加強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提前做好應對復雜局面的工作預案。增強預判能力、快速應對能力、恢復正常秩序的能力,盡量避免簡單粗暴處理,使群眾相信遇到突發事件,我們有集中力量辦難事急事的制度優勢,相關部門都能妥善處置,不會因偶然事件嚴重影響群眾的正常生活。
抓住群眾關心的主要問題,著力做好保供穩價。要重點關注低收入群體對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下降、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以保證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2021年豬肉價格大幅度下降,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增強了人們2022年價格上漲的預期。抓好糧油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產供銷銜接,做好煤電油氣運調節,確保市場穩定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針對一些大宗商品及民生必需品價格暴漲,加強執法檢查,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做好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反暴利防范短期游資炒作,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增強關鍵品類物資儲備和調節能力,優化產能協同保障和區域布局,形成銜接有序、梯次支撐的保障合力。
加強對重點物資和民生商品的價格監測、數據分析以及預警能力。與相關生產和經營企業進行價格信息共享協商,做好不同地區和行業的價格信息搜集工作,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深入系統研究糧食、能源、鋼材等重要商品供求、成本、價格等問題,正確引導企業生產,穩定企業的投資信心。對市場發出正確的信號導向,引導社會的市場預期和價格預期,引導居民的理性消費。對出現異常波動的情況要及時采取調控措施。加強對豬肉等基礎性食品市場價格檢查,及時查處散播虛假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關注成本變化,支持中小微企業降低成本。
可以利用行業協會的專家優勢加強成本和價格調查研究。
(張光遠)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云路1號9層,郵編100045
秘書處電話:010-68033566 網站投稿箱:zgjgxhwz@vip.163.com 協會郵箱:zgjgxh@vip.163.com 郵政編碼:100037
? CopyRight2003- 2021 中國價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5001059號-1 Inc.All Rights Reserved.